書名:無語問上帝(Disappointment With God)
作者:楊腓力(Philip Yancey)
翻譯:白陳毓華
出版:校園出版社
剛成為基督徒的時候,腦海裡對信仰充滿了許多疑問,很多時
候都是在讀經或思索信仰的本質時遇到了困難,而在教會中找
弟兄姊妹討論時,我感覺不管他們自己對該議題的體會有多少
,他們總是太熱心地要為我解決困難,太急於給一個屬靈的正
確答案,以及永遠「站在神那一邊替神說話,但又說的不清楚
」,往往一場爭辯之後的結果,我只得到很多簡化的答案,以
及模糊的印象--無論如何,神永遠是對的,而揮之不去的疑惑
依舊存在腦海中有待時間與自身經歷去驗證。
因此剛讀到這本書時心中如獲至寶,就憑它的書名就讓我喜歡
,雖然不是故做「無語問蒼天」的哎嘆,但一個誠實的尋道者
面對太多疑惑或苦難的問題時,「無語問上帝」不就是一種最
好的描述嗎?
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若是慈愛全能的神,為什麼會容許苦難與
罪惡在人間橫行?為什麼見不到惡人遭報?為什麼公義的神任
憑九二一地震發生,奪去很多無辜者的性命?而不是讓那些濫
種檳榔,破壞水土保持的人暴斃家中?為什麼基督徒以敬虔的
態度尋求神旨意之後的工作與戀愛,依舊波折不斷?在討論神
的本質與苦難等眾多書籍中,本書確實是我看過最人性化、說
教意味最低的作品。
作者是真的關心這些問問題的人,在書的一開頭他就特地去訪
談了許多對神失望的人,他們對神的期待與信心的幻滅,如果
你是正在苦難中的人,光閱讀這個開頭你就會明白,原來很多
人跟你一樣,心中對神暗存了三個不敢出聲的問題:神公平嗎
?神沉默嗎?神隱藏了嗎?
本書由各個角度來探討這三個問題,從舊約到新約,從亞伯拉
罕到約伯,從耶穌到保羅的經歷,作者以獨到的眼光向我們展
示一個新發現:要了解神的作為,先要了解從創世以來,神與
人之間發生過的種種愛恨情仇,才能明白為什麼今天我們處於
一個看不見神,卻要憑著信心來經歷神的年代。
人曾親眼見神 卻在曠野中發抱怨
神以極大的愛創造了人,並渴望人對神有愛的回應,綜觀歷史
,在舊約時代的神就像母雞帶小雞一樣親自向人顯現,祂命令
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,當時神的百姓曾經有過一段「親眼
見神」的時期,白天有雲柱、夜間有火柱帶領,在曠野中降下
嗎口那為糧,又有摩西頒發十誡為生活守則,而且頒布條例下
來通令各人遵守,當時神對人賞罰分明:順服神的結果人會得
到衣食貨財各樣的福氣,不順服的人將敗給仇敵,所行之事皆
不亨通(參考聖經申命記28章)。當時的神既公平又公開地向
眾人顯示祂對人的心意,然而以色列人卻欺騙、抱怨、背叛、
對神毫無信心與忠誠,每個人都見過神出現時雷轟、閃電、角
聲等壯觀景象(聖經出埃及記 20 章 18 節)。然而等到了摩
西上山與神交通,稍微耽久一點,一轉身百姓就在山下背叛神
,製造金牛犢當成神來敬拜。
最好的形容詞就是,神像個寵壞小孩的父母,予取予求的結果
卻換來永遠長不大的青少年,不了解做父母的苦心也不懂得父
母對他們至深的愛。
有了這段經歷,神對人的愛,渴望被人了解、愛慕、敬拜的心
也遭遇打擊,如果神蹟不能帶出人們真正的愛戴順服,神選擇
換一種方式,以道成肉身的方式,由耶穌降生在世上,親自承
受人們一切的誤會打擊與排斥,最後死在十字架上完成罪的救
贖。
神為何自隱?苦難帶來的淬練
耶穌曾經遭遇過苦難,而神也選擇讓他的百姓經歷苦難,讓苦
難本身去淬練人對神的信心與認識,在淬練的過程中神選擇隱
匿自己,或許是要痛苦中的人們看得更清楚,自己究竟是否真
正認識神?
另外作者楊腓力也指出人以為神隱匿自己,是因為不了解屬靈
世界法則,在物質世界當中,人們一舉一動會對屬靈的世界產
生莫大影響,例如罪人悔改的時候,天上要為此大大歡喜(聖
經路加福音 15 章 7 節),以及但以理禱告求神幫助的第一天
就蒙應允,但因著撒旦的阻攔,卻要經過三個星期天使來訪,
才印證他的禱告蒙應允(但以理書 10 章 4-14 節)。對於不
明白屬靈世界法則的平凡人而言,要串聯神學與屬靈經歷之間
的落差,就必須操練單純的信心,相信即使在黑暗、低潮中,
神的愛依然存在。
本書雖然只有兩百多頁,但是內容豐富紮實,理論與實例互相
穿插、反覆論證。要介紹完整的內容,以上簡略的描述顯然不
能盡意。不管你讀完之後,是否完全同意楊腓力對三個核心問
題的說法,但至少作者極為看重與讀者進行思想對話,並且得
到的答案決不簡化,也不八股。
<原文刊於信望愛全球資訊網>